那天,紫慧和文辉在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婚姻注册处注册结婚,当前来观礼的闺中密友菁莹向紫慧祝福时,紫慧按捺不住心中的幸福,情不自禁地对她说:“别再考虑了,结婚吧。”菁莹笑笑说:“我还是选择享受爱情。”
紫慧和菁莹都是中环的白领丽人,而且都是公司里的高级行政人员,薪水高,地位也高,过的是一种写意的、舒适的生活。本来她们都不相信婚姻,一直只是在爱河中漫游而不登上彼岸,后紫慧抵挡不住爱情的诱惑,成了爱情的“俘虏”,而菁莹则仍然信奉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这一信条。
紫慧和菁莹对婚姻的这两种不同看法,在今时今日的香港是颇有代表性的。21世纪的香港女性将处于一个越来越自由、越来越文明的社会环境中,她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结婚或不结婚,她们有着各自的理由和论点——
21世纪的女性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兼顾,婚姻只是她们生命中的一个内容而已,因此她们不会为了一段婚姻而放弃其他更精彩的生命章节。
以前的女人在家靠父母,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养活自己,所以她们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,以便后半生的生活无忧。不过,时至今日,女性在受教育、就业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机会与男性均等,男性可以获得的社会地位,她们同样可以得到。美国国务卿奥尔布内特说,今日的女性有自己的思想、仍有属于自己的追求、敢于为自己作决定、不会依附异性而生存,所以婚姻的利益对她们来说已不复存在,因此她们就不再视婚姻为其人生的最后依归。
21世纪的女性已厌倦了上一代的离离合合,她们不想重蹈覆辙。她们认为,假如没有“合”就不会有“离”,所以她们干脆不结婚。
以往的传统观念扼杀了不少女性:那些已过适婚年龄却仍待字闺中的女性会被社会岐视。但21世纪的女性对此不以为然,而社会也不会因她们未婚而岐视她们,因此她们就更
不必基于社会的压力而去找一个自己未必真心喜欢的男人结婚。
无疑,婚姻对于21世纪的女性来说,已失去了经济和社会的效力,所以她们不再甘愿跳进婚姻这座围城。当然,21世纪的女性是渴望爱情的,而且她们追求爱情的热切程度比上一代的女子更强烈,只不过她们追求爱情的目的是享受爱情,而不是婚姻——她们不再需要一纸婚书来承认其社会地位,更不相信一纸婚书能给予她们什么保障。
婚姻是爱着的双方的这样一个承诺:我愿意与你在精神、肉体、心灵、名誉和行为上连在一起,甘苦与共;两人合成一个整体,去面对以后人生中所遇到的惊涛骇浪。
无论21世纪的女性多么坚强和独立,这个婚姻的承诺仍然会感到她们那颗柔弱的心,令她们毫不犹豫地奔向婚姻的殿堂。
早在古时,人类已认识到婚姻对每一个成年人的重要性,于是订立了这套婚姻婚姻的人伦制度。其实,21世纪只是一个年份的表达,这与女性对婚姻的看法并没有关系。在21世纪,婚姻制度依然存在,女性仍需要结婚,只不过她们结婚的目的与以前截然不同罢了。
昔日的女性在社会上并无资格和能力去攀登受尊崇的荣誉宝座,她们只有在结婚之后,成为了某某太太,才有了自己的“地位”,故结婚是她们获得社会承认的出路。而21世纪的女性完全可凭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立足于社会,因此她们结婚不是利益使然,而是——无论她们怎样坚强和理智,都有软弱、无助的时候,所以她们期望拥有和得到异性的慰藉,更需要与一位心心相印的伴侣去组建家庭,共享天从之乐。事实上,无论岁月怎么变迁,女性总希望有一双强健的臂膀为她们抵挡一切风雨。
对21世纪的女性而言,拥有家庭和拥有速写并不是对立的,正如男人,他们在社会上不是一直以来都享有最高地位吗?但他们依然需要结婚,可见婚姻有着更深远的意义。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宿愿;有人在家中与自己分享快乐或分担困难无疑是一件挺惬意的事,这是人们精神上的需要。
21世纪的女性选择结婚正是基于心灵上的需要,她们结婚要的不是供她们依附的丈夫而是与她们分享、分担的伴侣;而结婚之后,她们在家庭中不再扮演主内、被动的角色,而是与伴侣走向社会,在社会扮演栋梁的角色,在家中则与丈夫平分秋色。由此可见,21世纪的女性选择结婚并非“男大当婚、女大当嫁”这个传统观念所驱使,而是因为她们想和心爱的“他”共同生活,享受婚姻所给予她们的一切。
当然,当她们发现那段婚姻已到尽头、覆水难收的时候,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婚。因为她们不会再有以前离婚女人的那种遭遇——因失去丈夫而失去生存的能力和受到社会的岐视。她们对婚姻的态度是:合则来,不合则去;丈夫只是一个建立家庭的拍挡,一旦发觉无法再与之拍挡走在一起,应选择离婚。
其实,婚姻无论对于哪一个年代的女性来说,都是安乐窝、避风港。所以21世纪的女性渴望结婚是情理之中的事,况且那个时候和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男性是平等的。
当然,21世纪的香港女性结婚与否,完全是她们私人的事,旁人犯不着在旁评头品足。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21世纪的香港女性结婚也好,不结婚也好,都将自如地立足于香港社会。